html模版“惠州綠”現代化“山水經”詩意存


鳥瞰惠油煙處理設備州全景。

一個定位,餐廳排油煙影響一座城。定位精準瞭,城市涅槃新生;定位脫離實際,城市將停滯不前。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惠州從以往的珠三角九城之一,成為粵港澳城市群的十一分之一。分母增加兩城,視野提升卻是兩級,從珠三角的惠州轉身全球知名灣區的惠州,惠州進階之路未來將如何演變?過去的4個月時間內,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城市主政者不斷描摹這一新定位,以指引這座數百萬人口的城市升級更新。這個新定位的“小目標”看似“小清新”,卻因既追求詩意品質,又追求現代效率,彰顯出可持續綠色化發展大格局。

新定位 引發媒體諸多好評

去年歲尾,廣東省內各地市黨代會密集召開,其間,幾乎所有國內媒體全部聚焦位於珠三角東部的惠州。相對諸多城市做強“制造”、“創新”發展、做大“樞紐”等硬目標而言,惠州打造“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的“小目標”柔軟可觸,實在令人耳目一新,定位獨樹一幟。

“綠色化”表達的是對未來發展的路徑選擇,是生產方式的綠色化,是生活方式的綠色化;“現代”體現的是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核心,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讓城市更加現代,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山水城市”反映的是惠州自然特征和城市形態,讓傢在花園裡、城在山水中。什麼是“綠色化”?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奕威說,“綠色化”是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生產方式,是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價值取向。

除瞭在惠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闡述惠州新定位,今年1月19日廣東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分組討論回答媒體提問時,“要學會運用‘留白’藝術手法,為子孫後代留足發展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陳奕威拋出惠州“山水經”留白論,引來媒體諸多餐廳油煙味好評。

析背景 升華“更好質量更高水平”要求

“富裕文明的經濟發達區”、“現代石化數碼名城”、“科學發展惠民之州”,1998年撤地設市以來,惠州歷屆黨代會提出的惠州目標定位,均與當時形勢相適應。在這些目標基本實現後,惠州城市進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時,“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新定位契合惠州自然稟賦發展特色,更能引領城市長遠發展。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廣東代表團分組審議上,陳奕威闡述他思考的“山水經”緣由:以“綠色化”為引領,代表瞭未來發展的路徑選擇,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是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內在要求。

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本是近些年惠州的核心社會經濟綜合發展目標,但達到目標的發展方式如何,新定位顯然秀出瞭姿態秀出瞭追求,不僅僅是位次上的進階,也要求發展方式的可持續,關照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追求。

上述分組審議中,陳奕威介紹,惠州要處理好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更為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隻有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才能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互融共贏,讓群眾更加幸福地生活。在發展的過程中,惠州不能拋離“綠色化”去談“現代化”,不讓車水馬龍的喧囂淡化田園鄉愁,不讓鋼筋水泥的森林湮沒綠色生機。惠州將繼續以“綠色化”為統領建設“現代化”,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核心,一手“揚綠色之長”,一手“補創新之短”,依靠創新驅動生產方式“綠色化”,依靠“綠色化”實現更有質量、更有效益、讓人民群眾更加向往的“現代化”。

新內涵 求詩意追效率

惠民之州、珠三角第二梯隊,對照過去十年惠州這兩個叫得響的定位和追求目標,綠色化現代山水之城,更抽象更具特色,更長期更可觸及。惠民之州關照的是惠州的包容以及共享改革紅利的開放姿態,珠三角第二梯隊目標執行3年後,這一省域目標,更多的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進階號角。

新定位相中瞭城市應堅守的詩意追求。山水城市,理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於惠州而言,因為自身的自然資源人文底蘊,這些目標已有較好基礎:獲批國傢歷史文化名城,常年空氣質量全國城市排名靠前“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壯”,“城得水而靈”。上個世紀,建築和規劃大師吳良鏞院士曾如此詮釋,城市裡,“山-水-城”三者應相互作用和諧發展。留住城市的詩意,理應讓更多吊雞瀝青年河重煥綠水清波,理應規劃好更多金山湖更多水口片區可供徜徉棲息。

新定位清晰瞭城市應加速的效率目標。綠色化現代城市,要有效率,能持續,講科學。綠色化的惠州、現代化的惠州,既要科學可持續發展,更要高效率前行謀求城市競爭的進階。既要綠水青山,也要發展金山銀山。那些被染色的小河要更快被處理整治,城市的建設要更有前瞻開發更加有序。惠州過去在珠三角的進階歷程,詮釋過惠州的效率路徑。當下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視野下,如何更進一步參與全球分工,惠州的綠色化現代化之路,有著極大的想象空間。效率或表現於經濟速度,或起於公正公平的國際營商環境。

學者說 喊響口號

省社科院環境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大磊博士表示“惠州是一個非常美麗、非常幹凈的城市,今天的活動主題是‘創新發展看惠州’,我覺得綠色發展也要看惠州。”惠州的綠色發展水平領先珠三角乃至全省,且綠色發展的各項指標比較均衡,污染負荷不高。他建議惠州走“穿越環境高山”的綠色發展道路,具體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優化存量,挖掘現有產業空間,提升其附加值,尤其是要促進石化產業鏈向下遊延伸,做大做強能效較高的產業;二是嚴控增量,對新增項目設置較高能效準入門檻。同時,還可通過實施能效對標工程、建立用能績效與資源配置掛鉤制度等促進綠色發展。“爭當珠三角綠色發展排頭兵,我認為惠州有這個基礎,也有這個實力。”吳大磊說。

惠州學院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建築學教授酈偉表示,“惠州要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綠色化’可理解為引領‘五化’(即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協同發展、與‘五大發展理念’有機統一的綠色發展。”如何打造“惠州模式”的山水城市?酈偉認為,要把惠州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城市、融入獨特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的特色城市,以及讓人民詩意棲居的幸福城市。其中,讓人民詩意棲居的幸福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打造“萬畝農林果園、千頃湖澤河塘、百鳥千魚縈繞、嶺南山水人傢”景象,構建濕地保護、生態旅遊與農業生產相靜電除油煙機價格結合的綜合型國傢城市濕地、5A級旅遊景區。

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吳志峰等智庫專傢介紹,“這樣一個符合惠州發展實際、遵循惠州自然稟賦、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城市發展定位讓人耳目一新。”吳志峰還說,“正是基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生態環境持續優良,惠州市委、市政府才有底氣喊出‘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這一響亮的口號,這也將是惠州在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亮出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52208EC405E0E8CE
arrow
arrow

    n5fggh8jc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